引言
经济贸易摩擦成因的分类,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不同国家间发生的贸易摩擦按照国家类别划分可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等,国家不同,贸易摩擦的生成因素也会有所不同。
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国家间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这是贸易摩擦产生的一般规律性因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多属于互补型,竞争性较弱,按照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原理,双方通过专业化分工集中优势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不会产生贸易摩擦。但是,在技术水平、生产率可变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传统贸易模式的单一均衡状态被打破,多重均衡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中存在固有的国家利益冲突。
加之国际大环境背景下的生产过剩、国家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需要寻求路径得以化解等因素,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包括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二者挑起贸易摩擦的原因不同,需要在*治经济学框架下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贸易摩擦成因解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无论是按照国际价值规律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等价交换,还是面对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与其进行的不等价交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他们都是实质上的被剥削者,利益的相对受损者,而利益分配不均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挑起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虽然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能够获得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的商品,但是在出口中,其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对象化劳动要多于它所得到的,也就是在国际贸易的出口方面,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利益受损者,处于被剥削地位。
另外,对于高科技产业,发达国家以其在高技术领域的垄断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而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幼稚起步阶段,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这种由产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均状况也会引起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发达国家在价值生产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利益相对受损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根据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过程中的国际超额利润来源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同类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同类企业的转移。也就是说,它是世界市场上所有高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对低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同类企业的一种剥削。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高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生产率水平通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从总体上看,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等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发生在价值的生产领域,是一种间接剥削。
下面举例说明国际超额利润在价值生产领域的转移过程。在国际市场上,按照国际价值规律进行的等价交换,其超额利润来自于产业内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转移。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因此,国际超额利润在总体上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别价值向发达国家的转移,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所以,在国际贸易的出口方面,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利益相对亏损的状况,对此,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采取出口补贴或倾销的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挑起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
二是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产业的价值流通领域,长期以垄断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导致发展中国家利益受损而引发的贸易摩擦。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同样可以得出,国际生产价格等于国际生产成本加国际平均利润。国际平均利润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有机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利润率在国家间也不相同,如果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
那么,根据资本的逐利性,各种生产要素就会竞相流入利润率较高的国家,从而导致产量增加直至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而对于利润率较低的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出会导致该国产量下降直至出现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利润率提高。
最终,利润率会趋于平均化,形成国际平均利润率,此时,国际价值也就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了。但是,现实中,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会遇到各种限制,影响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在一些进入门槛低、垄断性弱、竞争充分的产业和生产环节中,生产要素可以自由进出,利润率能够很容易的实现平均化,国际价值可以顺利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商品按照国际生产价格出售难以获得超额利润,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但在一些进入门槛高、垄断性强的产业和生产环节中,外部资本难以进入,平均利润率无法形成,产品仍然要按照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即国际价值出售。
如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他们大多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凭借销售市场的卖方垄断地位,在价值流通领域以国际价值高于国际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以获取巨额利润,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因利益受损挑起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别化利益冲突,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一方面,当今的全球经济治理虽然从西方国家的单一治理逐渐转向全球多元治理,特别是G20平台使治理的民主性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全球经济治理的行动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美国等西方传统强国所控制,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定和准则也大多由他们确立,因此,全球经济治理必然会更多的体现发达国家的利益。
由于每个主权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情况都不尽相同,对于经济发展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且利益诉求往往是冲突的,如果发达国家在执行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的过程中为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损他利己的对外经济*策,就会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如果发展中国家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就会挑起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
如多哈会谈长期进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而在农产品问题上提出的严重不对等条件:既要求坚持对农产品的补贴,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又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其国内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这种不平等的谈判条件极大的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不满。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当今的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强调跨国性和全球性,这使得*府的作用和国家的主权日益削弱、民族国家疆域日益模糊,这一点也客观上为西方发达国家执行强权*治和霸权行径提供了借口,而这种做法必然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引发贸易摩擦。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成因解析
一般情况下,贸易摩擦是由利益受损方向获利方挑起的。但是,很显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比较高。
因此,无论是按照国际价值规律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等价交换,还是凭借在市场上各种垄断地位,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不等价交换,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都是实质上的利益获得者。
贸易失衡引发的贸易摩擦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等资源环境要素成本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国际超额利润,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价值链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的梯次转移,自己则主要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价值链环节的生产,由此形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发达国家一方面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产品以满足国内的生产生活需求,由此产生巨额的货物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本可以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领域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弥补自身在货物贸易领域的逆差。
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发达国家往往在高科技领域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设置技术壁垒,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加剧了其贸易失衡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发达国家经常以贸易逆差为由向发展中国家挑起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