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从“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争说起时间:12月9日(周五)14:00-16:00
地点:腾讯会议(ID:)
主讲人: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年胡适和梁启超应清华学校学生之邀,拟出了“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书目”因一意贯彻其“整理国故”和“做成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理念却不能被清华学生、梁启超及受众接受,争议背后反映的则是对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尝试及不同认知。
《红楼梦》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时间:12月9日(周五)14:30-16:30
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房间号:)
主讲人:王平(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红学论坛,本期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王平教授主讲《红楼梦》的传播和接受的价值取向。王平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聊斋创作心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明清小说传播研究》《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作为现代性复魅的审美的神圣性和审美救赎时间:12月9日(周五)18:00-20:00
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房间号:)
主讲人: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最早从“祛魅”(disenchantment)的维度把握现代性。但马克思、齐美尔等开展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家却发现在启蒙之后的世俗化——祛魅——的世界中,存在着诸如“商品拜物教”、“物品景观化”等新的“魔法”(enchantment)形式。后来在瓦尔特·本雅明的观察下,在艺术作品的“灵韵”(aura)消逝的同时,有一种电影演员的“商业复魅”来弥补“灵韵”的消逝。从这个角度看,在现代性进程中不仅仅存在“祛魅”,还存在着一种“商业复魅”来弥补这种“祛魅”带来的问题。但现代性的“复魅”(reenchantment)仅仅存在于商业领域吗?霍克海默的断言,“自从艺术变得自律以来,艺术就一直保留着从宗教升华出来的乌托邦因素”,给了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视野和线索。我们尝试以审美的神圣性和审美救赎的审美主义(aestheticism)纳入到现代性“复魅”的脉络中来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审美现代性的思考,也可以深化对现代性的批判。
作为“方法”的小说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释读时间:12月9日(周五)18:00
地点:腾讯会议(ID:)
主讲人: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座以鲁迅的学术经典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为讨论对象。该书改变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在学术史领域开疆拓土,引领学术风尚。鲁迅彷徨于学院内外的独特立场,又使该书的价值,不限于史料的翔实可靠和观点的确凿不移,具有穿越学院派学术的“方法”意义。以该书为中心的鲁迅小说史研究,呈现出中国学术的现代品格。
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百年中国留学史漫谈时间:12月9日(周五)19:00
地点:天一文化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