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了一条微博,他被人骂得比汪小菲还疯
TUhjnbcbe - 2022/12/31 21:43:00
北京较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xwdt/211217/10085230.html

卡塔尔世界杯,对于许多球迷来说意义非凡。

不出意外,这将是老将梅西和C罗的最后一届世界杯。

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无数球迷青春的落幕。

于是,有不少人为了偶像,选择不远万里去卡塔尔看这届世界杯——

#90后小伙辞职花光积蓄去看世界杯#

#22岁留学生预算一万五去看世界杯#

#25岁小伙辞去公职去看世界杯#

#女生辞职到卡塔尔看梅西最后一届世界杯#

“花光积蓄”“辞去公职”……

从中国大陆,到卡塔尔。

从电视机前,到比赛现场。

直线距离公里,5个小时的时差。

在许多人看来,或许不值得为了一届世界杯付出这些“代价”。

但我不禁好奇,这是怎样的一次冒险?

而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冒险过了。

一场告别青春的旅行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于年11月20日。

距离北京小伙Davilla出发去往卡塔尔,还有四天。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他的好朋友Choujinger已经就位。

他收拾好所有的证件,带了各式各样的球迷周边。

收藏多年的球衣,每件都承载着一段记忆。

图片来源:

Davilla

在此之前,Davilla是一名26岁的互联网民工。

工作稳定,前景光明。

但当他听说这是梅西最后一届世界杯时,他决定辞去工作,带着几年积攒的全部积蓄,开启了这趟旅程。

他的朋友Choujinger的情况也差不多。

Choujinger今年25岁,在辞职前,他是一名公职人员。

在如今的考编考公浪潮中,他是为数不多上了岸的人。

图片来源:

Choujinger。

但世界杯来袭,他也下了狠心,放弃眼前的一切。

他退掉了在公司附近租的房子,每天长距离通勤,或者干脆住在办公室里。

一切都是为了省钱,去买比赛的门票。

“钱总会有的,但人生一定要他妈的快乐。”

阿根廷的第一场比赛,爆冷输给了沙特阿拉伯队。

球迷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好在第二场比赛,阿根廷对战墨西哥,梅西踢进了关键一球,他们在逆境中重生了。

而两位小伙子在观众席上,见证了这一切。

如同青春尾声最后的狂欢,他们振臂呐喊,开心得快要昏掉。

图片来源:

Davilla

同样去现场看的,还有Shrek,他的经历则比前两位曲折很多。

Shrek今年24岁,也是一名阿根廷国家队球迷。

为了看今年的世界杯,8月底他便从北京出发,穿越了阿塞拜疆、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中亚和中东十国。

他通过徒步、骑行、搭车,历经三个月,大概骑了两千公里,终于抵达卡塔尔。

这段漫长的旅程,被他称为「朝圣」。

独属于球迷的朝圣之旅。

图片来源:Shrek

同样辞去工作去看球的80后乔西,是世界杯的“常客”了。

年的巴西世界杯,年俄罗斯世界杯,直到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她都在现场。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乔西来说就是最强的生活动力。

“心中就形成了一个目标,四年过程中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好好攒钱,然后去看世界杯,就这样一个轮回。”

在出发前三个月,她便提出辞职申请,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她可能面临长期的无薪、再就业的挑战。

但相比之下,“如果错过梅西最后一届世界杯,在整个人生中会是更为遗憾的事情”。

就这么孤注一掷地,乔西再次选择了为热爱前行。

图片来源:

饺子是炮灰

哔——!禁止互联网大小爹

虔诚、疯狂、热爱……不知道你会用什么词去怎样形容他们。

她姐甚至算不上球迷,但光是看着他们在现场看球,如同梦想实现般的酣畅淋漓,也不免被感染到。

那么炙热的幸福感,人一生又能体验几次呢?

这些球迷们被报道后,有许多网友表示羡慕:

“如果我也有这份勇气就好了。”

毕竟,当一切停摆后,这样的热血时刻对很多人来说更是奢侈。

但也有别的声音夹杂在其中。

“这个人太自私了,只图自己享受,不管不顾爱他的人是什么感受。”

图源:新浪微博

一通数落,带着一股无名怒火,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年轻人竟然“宁可花费十几万去看球,却不愿意给父母添置点家具”。

“年轻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啊,不能光图自己快乐啊!”

“难道你就不替父母丈夫儿女想想吗?”

甚至有人以过来人的口吻,搬出来职场的35岁定律:

“等你到了35岁就后悔了,企业35岁教你明明白白做人的。”

图源:新浪微博

哪还需要企业,这些靠嘴行走的博主们不已经在教别人做人了吗?

——年轻人们,你们是要做家庭里的顶梁柱的,怎敢跑到卡塔尔去,由着自己的意愿活?!

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些言之凿凿的说辞,美其名曰“我都想替你父母好好地教育你一下”。

但细品之下,不就是在实体演绎传说中的“互联网大小爹”吗?

在他们的价值排序之中,似乎只有“娶妻生娃”“买房结婚”,才是唯一正确的、得以被承认的生活方式。

必须是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老*牛一般默默无闻过完一生的,才合乎道德。

否则,便是错误的,甚至是罪恶的。

太多人有类似这样的想法了。

互联网上,随时都能看到持这样信念的人,对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开炮。

我看到过若干宠物博主的评论区里充斥着指责。

但凡主人认真养宠物的,无论是给小猫小狗买了新衣服,还是奖励了宠物丰盛的饭。

评论区里便有人会杠:

“你对宠物这么好,你对父母有这么好吗?”

就仿佛博主们给宠物买东西,花的是他们口袋里的钢镚儿。

好心人给流浪猫盖了豪华猫舍,又有人质疑:

“对自己爹妈估计都没这么好。”

图源:新浪微博

一种过去被认证为主流的生活方式,让这些人似乎天然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以至于他们看到这之外的生活方式,就一秒应激,动辄就要问候别人爹妈。

他们不仅看不惯别人把钱花在养宠物上,也看不惯任何活得“出格”的人。

在他们的价值排序里,一切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

因而,在他们眼里——

这种“出格”,不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拓宽,而是对他们过往既定的生活方式的颠覆。

而颠覆意味着否定。

这是他们不能忍的。

于是,我们就看到,那些“二极管”思维的人,挥舞着唯一正确的大旗,四处出征。

看到某音上有10后女孩录制视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立马聚集到这里,开启爹味模式——

“有时间整理整理头发,不要管太多。”

“好好读书,现在别参与大人纷争。”

“其实我一直觉得少年就该有少年的样子。”

好在这个女孩思路清晰又伶牙俐齿,压根不吃这些“随地大小爹”的人这一套。

女孩转眼又怼了回去:

我想到一个词叫做规训

想让你放弃自己去符合他的期待

……

我干嘛要符合你的期待

图片来源:

希瑞公主

看到50岁依然有勇气自驾游的苏敏阿姨,他们照教育不误。

“我们不应该过度助长她的虚荣,应该规劝她应该考虑自己的归宿。”

图源:新浪微博

与其说是好言相劝,不如说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

他们不管苏敏阿姨过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不管苏敏阿姨走出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决心。

他们张嘴就只会说:

不对,不行,不可以。

今年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姐尽全力”组合的作品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

我一看,这不就是互联网上爱给别人当爹做妈的网友吗?

他们就像冥顽不化的石头精。

水滴不穿,雷打不动。

无论别人怎么说,他们只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四处出征,批评否定。

看似苦口婆心,其实目的都是把人磨平了放在同一个模板里。

而这个模板,名为“规训”。

生活不止有六便士

我很清楚,这些热衷于“互联网大小爹”的网友心里在想什么。

因为我们都听过太多这样的规训了。

甚至不需要过完一生,就能在脑海中描绘出他们认为你该走的路——

从儿时的乖乖听话,好好念书;

长大后考公考编,努力上岸;

到年纪了就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如此一直到老,便能等来“天伦之乐”。

社会时钟就是如此,无数人告诉过我们:

不要想太多,要老老实实按点儿走,跟着大部队走。

尤其在当下,万事万物都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里,稳定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谨小慎微,按照图纸上的路线活,理所应当地接受了非必要不能做这,非必要不能做那。

如此生活,直到所有仪式被抹去,所有意义感都蒸发,我们才明白:

或许没有什么是真正稳定的,也没有什么是真正非必要的。

图源:新浪微博

我很喜欢那两位去看球的小伙子在他们的Vlog中说的话:

「在99%的人眼里,世界杯不值得辞去一份工作。

他的后果也许在这个互联网寒冬中继续颠沛流离,毕竟,谁不喜欢稳定和确认的感觉呢?

我完全认同这样的想法,甚至连我自己,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是当我清醒认识到我内心深处的波澜时,它就开始泛起涟漪,卷起惊涛骇浪。

对于我这个天马行空的人来说,我的理想从来没有一次输给过现实。我的月亮,从来没有一次屈服于六便士。」

「所以我奉上了我所有的积蓄,我也扔掉了我唯一拥有的一份体面的工作。

只是因为我不想像冰箱里的灯,或者是罐头里的鱼。

我需要做我自己了,我需要活着,我需要和阿根廷队一起,献上我最后的一舞。」

我也喜欢苏敏阿姨说的那句:

“前半生在柴米油盐中度过,余生我要选择星辰大海。”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去看一次世界杯是不划算的,驾驶自己的车一直开在路上是过于冲动,且没必要的。

但这,不是那个选择看世界杯的人的价值排序,这也不是苏敏阿姨的。

他们的价值排序是——

一次花光积蓄的世界杯之旅是必要的。

一个追寻星辰大海的余生是必要的。

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有一个热词,叫「松弛感」。

起因是有博主在机场看到一家人出门旅行,状况不断。

孩子证件过期、妈妈没有登机、取不了行李......

然而一箩筐的麻烦,并没有打乱他们的计划。

剩下的人只带着身份证,就不慌不忙地去旅行了。

图源:新浪微博

一时间,所有自媒体都开始拆解「松弛感」这个词,甚至开始教别人怎样才能做到如此松弛。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悖论——

越是紧绷,越想学会松弛。

可或许真正的松弛,并不是靠学来的。

我想,这家人的心境,大概和那些去卡塔尔看球的年轻人差不多。

没有行李,现买便罢;

积蓄花光,再挣便罢。

我想起了那句老话,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

正如李雪琴所理解的“财富自由”:

重要的并不是财富,而是自由。

当然,在当下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倾向于选择多一点稳妥的考虑,少一点鲁莽的勇气。

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甚至,更没有什么必要批判。

但也要记得,我们并非只有唯一正确的路可以选。

来一次意料之外的旅行也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罢。

生活并不是时时刻刻需要依照主流路径进行的。

这些简单的道理,想与大家共勉。

如果一成不变的生活里,依旧有一些热爱值得你为之奋斗。

别害怕,松弛一点,勇敢一点。

或许少有人走的那条路上,还有千万种不同的风景。

“去选择一种看似偏航的生活,万一*对了呢。”她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了一条微博,他被人骂得比汪小菲还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