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集团公司工会召开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推进会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会上,认定年度14家集团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研院结构健康监测创新工作室、三管专用混凝土外加剂创新工作室获得认定,并获得助推资金。
结构健康监测创新工作室
建研院结构健康监测创新工作室,以兰春光博士为领*人,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2人。工作室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解决传统土木工程建造和运维过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行业核心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的,为产业孵化型科研创新团队。
工作室与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将信息工程、BIM、云计算、云平台、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形成全自动、全方位、全时段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并依据需求持续改进相关技术,将监测从传统结构健康监测向安全专项工程监控、施工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扩展,“施工安全专项监控云平台”,获批集团重点攻关类项目,“危险性较大施工专项监控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科研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工作室整合“结构健康监测”和“施工安全监测”获批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研究成果应用到卡塔尔多哈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郑州南站高铁站等多个监测项目。获批北京自然基金1项,集团课题1项,建研院青年基金课题3项;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文章1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
三管专用混凝土外加剂创新工作室
建研院三管专用混凝土外加剂创新工作室,以孔韬博士为领*人,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5人。工作室致力于通过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功能拓展,高效应对预制构件生产领域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实现对预制构件产品性能、品质的优化与提升,构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预制构件专用早强产品体系。
近三年,工作室先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文章6篇,获取北京市《年市管企业优秀创新团队项目》专项资助1项,完成了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1项,院青年基金课题3项;完成产品研发及工业化5个;形成先进技术成果3项,包括“整体盖板式自动化盾构管片生产专用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与应用技术体系”、“PHC管桩用聚羧酸减水剂系列设计及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聚羧酸减水剂的无损固体粉末化研究”;相关产品实现了在成都地铁8、9、10号线、贵阳地铁3号线、北京地铁17、19号线、雄安安置房项目、雄安-商丘高速铁路雄安车站、“一带一路”非洲某项目等多个工程的成功应用。
目前,建研院有4家市级工作室,其中有3家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会拍摄题为“孵化创新筑梦未来”微视频,并荣获集团公司工会工作微视频展示大赛二等奖,建研院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建研院工会将继续开展技术攻坚、探索成果转化,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努力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新格局,从“亮一点”逐步向“亮一片”转化,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内容策划:院工会
BBCRI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