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工厂物流可分为三个部分:供应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其中供应物流系统和销售物流系统主要影响因素是工厂选址。总图设计主要
优秀的生产物流系统对于工厂的正常运转是非常的重要的,它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工厂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1.好的物流体系下,整体物流路线是最短的,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搬运的工作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设备开支。
2.好的物流体系,使各个工序衔接更加紧密,从而可以更加紧凑地布置装置和设备,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投资额,并且降低运行开支。
3.好的物流系统可以减少物料的停滞和等待,可以降低库存量,从而降低贮存的面积和设备,降低投资和人员设备费用
4.降低库存的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5.好的物流体系通过采用合适的运输和贮存设施和方案来减小物料的损耗和能源的消耗,提供工厂运行的效益。
为了在总图设计环节最大程度地优化生产物流体系,需要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1.工厂平面布置过程中,优化物流的路径。主要的原则是物流路线要简洁,在缩短物流长度的同时,清晰物流路线。即物流的迂回、交叉和重复的路线,便于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
2.工厂物流必须要要与生产流程同步化。工厂物流的核心功能是被加工的物料在不同的工艺装置间流转,其他的物流活动的规模和重要性都不及此。因此工厂的平面布置的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各个工艺装置的布置要最大程度便于物料在其间的流转。其中主要物料的流转量,流转距离,流转路径是影响工厂物流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
为了优化物料在工艺装置间的流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并且量化计算各个装置之间几种主要物料的流转量,流转节奏;其次再根据以上的资料构建工艺装置的布局和物料流转路线,尽量做到物料流转路径最短,路线最简洁,交叉和重复最少。最后,再根据不同性质的物料的包装方式和运输载体的不同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包装和运输方式类似的物料尽量按照相同的路径流转,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物料流转效率,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3.采用先进高效的物料搬运机械,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包装形式,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仓储面积和搬运人工消耗。单元化立体化的仓库形式,结合吨桶,吨袋,托盘等单元化的包装形式,可以显著地提高物流效率,是提高物流体系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单元化的立体仓库也更加便于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自动分拣装置和自动输送装置可以构建效率更高,人员更少,更加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自动仓库系统。这些设施和方法的采用可以达到显著的提高效率,降低库存的效果。
4.采用看板运输管理。采用看板模式进行运输管理是物流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里的核心是将运输要素进行单元化定义。这里的单元可以是单个的托盘、料罐、箱体等包装单体,也可以是若干个上述包装单体作为一个单元。采用看板运输管理,特点是信息采集过程简单,信息可视性强,达到低成本实现信息化的目的。
物流总图规划1).物流总图规划总图物流通常是新工厂,新项目上马初期,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合理确定各工艺设施设备、物流通道、物流区域的平面关系、竖向关系、空间关系以及与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
根据厂区地形、进出厂物料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工程地质、电源进线方向等,全面衡量、合理布置全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以及地上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的相互位置,使之适合于工艺过程,并与场地地形及绿化、美化相适应,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从而使工厂组成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以使工厂能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能。物流总图规划主要是为了能够直观的把握工厂整体物流过程,需要确定工厂物流路径、线路、各工艺物流区位置、面积与行走路线。工厂在做物流总图规划时,对物流的具体要求如下:
(1)物流整体规划标准及原则需根据《物流规划建议书》输出内容为依据;(2)总图规划建议需配合规划部共同提出,物流方面主要针对物流门的设置位置、数量,物流路径的行进方向、规则方面给予相关输入;(3)总图物流方面:从“工厂建设原则、工厂设计要素、工厂建设周期、总布置方案、工艺设计、物流设计、土建及公用动力、生活间、总投资”九个方面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识别问题并提出建议,提出新工厂建设设想。物流领域主要在主要对厂内、厂外物流总体物流模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
总图设计任务(1)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经济合理地进行厂区划分,并确定厂区内各建筑物、构筑物、堆场及其他设施之间的相对位置;(2)竖向布置:包括场地平整、防洪排水,选择建筑物、构筑物、堆场及各种管线、铁路和道路的标高;(3)选定厂内外的交通运输系统,合理地组织人流及货流;(4)布置地下和地上的各种工程技术管道;(5)完善卫生防火条件,进行厂区的绿化和美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休息场所;(6)合理布置厂前区,保持与居住区和城市的较好联系,并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形式,组成完整的建筑群体。
总图设计步骤(1)根据生产性质和规模确定工厂的组成,根据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生产过程和生产特性进行厂区划分,并确定它们的位置;(2)根据工艺生产要求绘制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的面积和形状;(3)根据厂内外和各车间之间的运输量大小及其他条件,选定场内外和各车间之间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施;(4)在以上各项基础上,绘制总平面布置图的设计方案;(5)按照平面设计方案,设计运输线路并确定竖向布置的方式和方法;(6)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在所考虑的几个方案中选定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7)在已选定的方案基础上,作详尽的总平面和运输设计。
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合理确定各工艺设备、物流通道、物流区的平面关系、纵向关系、空间关系及与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如外物流采用何种模式,是准时化供货,还是VMI模式,供应商送货,还是OEM循环取货。包装的确定,是采用欧标,还是国标。对入厂物流的运输车辆的规定,采用厢式货车,还是普通货车,飞翼厢式货车或者侧帘式货车。厂内物流方面主要是针对搬运工具的使用,是使用传统的叉车、牵引车,还是用现代的AGV牵引技术,在厂内存储方面,是否运用立体货架、多层流利式货架以及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再次就是对整体信息化方面的整体规划,用什么样的物流系统,生产物流执行系统等。
物流总图规划基本原则:(1)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运输线路的布置应使工艺过程顺畅便捷,并保证合理的生产作业线,没有往返交叉;(2)原料、燃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应为连续的短距离运输,避免交叉和往返;(3)厂区划分地段,把工艺性质、防火、卫生条件、动力要求和交通运输方式等同类建筑物、构筑物布置于同一地段,按生产作业线分布于厂区内。(4)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应简单,布置应紧凑,最大限度提高厂区利用率;(5)辅助车间及仓库应尽可能靠近所服务的主要车间;(6)动力设施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7)厂内人行道距离应最短,尽可能避免与物流线路交叉,特别是在工作紧张及行人往返多的地段内;(8)厂区管网线应尽可能取直,不应在铁路和道路路基下面铺设各种管线,集中埋放地下管线地带应位于建筑物和道路之间;(9)建筑物应考虑日照方位及主导风向,保证室内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并防止日照辐射热的投入。如建筑物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煤气、烟尘及不良气体,应布置于其他建筑物的下风侧;(10)根据发展需要预留扩建空间,可减少扩建投资,且不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不改变原有总平面图的设计意图,不拆毁较大建筑物、构筑物;
1.厂外物流:本地供应商(一般送货时间小于2小时),采用什么样的运货方式,座椅、保险杠、仪表板、后桥、发动机、变速箱等大件采用同步供货、模块化供应以及外部排序(JIS)的物流方式,循环取货线路的选择要根据供应商分布、零件种类、特点来确定;
2.厂外物流:外地或远程供应商(配送货时间超过2小时),采用CrossDock模式周转或配送中心(三方物流)周转的方式,完成订单分割,配送至主机厂;
3.厂内物流:设置卸货/收货区、分拣配货等功能区,根据零件特性确定配送方式。如:通用件采用批量方式配送,颜色件及车型种类变化较多的零件采用顺建或SPS的配送方式;
4.厂内物流:自制件采用看板拉动的方式进行供给。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