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奢的古运河之旅
全长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的涿郡,南至浙江的余杭,其间唯一从城市中穿流而过的,竟是江南运河段的无锡。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古时称作新吴、梁溪、金匮等名。据说无锡城市的名称来之于《东周列国志》中的一段描述,秦始皇的大将王翦,率兵来到当时无锡:“至于锡山,*士埋锅造饭,掘地得古碑,上刻有十二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无锡”。
比起王翦,其实更早来到无锡地盘的是周朝的泰伯,他于公元前的年,带着自己的兄弟仲雍,千里迢迢从北方来到无锡,定居于无锡的梅里,并建立了“句吴”国。江南地区最早的运河,便是在那个时候开挖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挖掘的运河。只是到了隋朝,为了运输的需要,把原先的江南运河进行了疏浚和拓宽,才有了现今人们看到的古运河。
无锡城区段的古运河,自北面的吴桥起,至南门外的下甸桥至,全长约11公里。这短短的11公里,却浓缩了古运河历史的精华。河道宽敞处,犹如江面;河道狭窄的地方,两岸居民隔着河边的窗户,可以相互说话。因而无锡古运河,也被誉为“江南水弄堂”。
从吴桥至下甸桥的古运河段,现今已有近十个旅游景点,且每一处景点所反映出来的运河文化也各不相同。今天,我就用一部手机来拍摄,带你来游走一遍无锡古运河。我把它取名为“古运河轻奢之旅”。
运河公园,*埠墩是它的象征
说到运河公园,或许好多人还不知道在哪里,但要是说到*埠墩,估计绝大多数的无锡人都知道,它是古运河进无锡城前,运河中的一座小岛。这片运河,因为河面宽阔,以前俗称“芙蓉湖”。无锡当地有句谚语:永不沉没的*埠墩。意思就是不管大运河水势如何,位于运河之中的*埠墩永远不会被淹没。
正因为*埠墩的重要性,这座小岛一直被誉为无锡古运河的“天关”。与*埠墩隔河相望的,就是新建的运河公园。公园内设有运河文化长廊、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两处园林绿化带,以及环新老运河的亲水步行道。另外还有建于年的九丰面粉厂、清光绪年间的储业公会旧址。
运河公园是无锡市区最大的市民休闲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可以说在市区难得的一块呼吸新鲜空气的奢侈地。行走在古运河边的长廊里,一面欣赏长达米的汉白玉碑廊,一面观赏那经久不息的运河水,确实让人沉醉。
运河公园内有两个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从码头登船去畅游古运河。游览的航班分白天和夜晚,如果想了解无锡的古运河,又不想徒步的话,坐游船看运河也是个选择。游船的票价为80元/人。
江尖公园,曾经的米市
从运河公园跨过江尖大桥,沿桥中间的斜坡下去,便是江尖公园所在地。江尖公园,以前的名称叫“江尖渚”,它是呈长三角形的地带,刚好把进城的运河一分为二,一条支流沿东南方向,经无锡的西门流向南门,另一条支流将运河转向无锡的东北方向,在环城大半周后,到南门与古运河汇合。而人们常说的穿城而过的无锡古运河,是指经无锡西门流向无锡南门的这一段。
“江尖渚”,犹如古运河中的中流砥柱,像一把利剑将进城的运河劈开。历史上,“江尖渚”是无锡米市与无锡旧时的陶瓷成品集散地。因为“江尖渚”几乎三面环水,沿岸便是过去船运的停靠码头,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江尖渚”一直是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的场所。无锡人说“江尖渚上团团转”,一个意思是上了江尖渚,没有渡船,你几乎无法离开;另一个意思就是当时江尖地带的繁忙景象,“团团转”,也就是忙不过来了。
江尖公园建成于年,公园内除了有景观绿化带之外,还建有一座灯塔、一个扬帆的大型船模。另外江尖渚的后端,有个叫“龙船浜”的河面,是古运河景观中,欣赏现代化城市风貌最佳的地方。因其周边全是高楼大厦,当这些大厦映照于河面时,你会发现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是一幅真实的立体画面。
江尖公园并不大,行走一圈要不了一个小时,现在去江尖渚不用再乘摆渡船,河上新建了三座桥梁,无论从东面或西北面,都能很方便进入公园内。
西水墩,古朴的戏台与廊桥
从江尖公园出来,沿着古运河向南行走一公里左右,便来到无锡的“地轴”——西水墩公园。无锡古运河上,共有两座小岛,一个就是“天关”*埠墩,“地轴”西水墩,就是第二座小岛。
西水墩,旧名“窑墩”,因其所处位置在无锡的西门外面,故而被人称之西水墩。明朝年间,这里曾是无锡民众筑城抗寇的战场,因取得大胜,后人便在西水墩建庙办戏台,以纪念当年杀敌的英雄,现今西水墩还有着无锡市区唯一的一座古戏台。
西水墩的另一个景观,便是处在后面的一座廊桥,廊桥的长度约二十多米,依托这座廊桥,西水墩与原先一河之隔的茂新面粉厂相连接。从前看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总幻想着身边也有一座浪漫的廊桥,现在,这个愿望可以在西水墩实现了。
其实像这样的廊桥,在古运河上基本没有。廊桥上方盖有飞檐亭子,桥上的两边是供人休息的“美人靠”,廊桥三孔两柱子,清澈的运河水,就从桥下缓缓流淌。桥边是高大的香樟树,张开的树冠,犹如一把遮阳的巨伞,为过河的人们遮风挡雨。
南禅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魅力
从西水墩沿古运河向东行走一公里多,便到了古运河的老建筑群区,这其中最出名的是有着余年历史的南禅寺。
以前读唐诗,就会被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给感慨,其实在无锡古运河边,就留有这样一座寺庙——南禅寺。它始建于南朝时期的梁武帝时代,为当时江南地区较大规模的禅寺。到了北宋年间,又在寺院内建起一座43.3米的七级八面宝塔——妙光塔。这座宝塔,直到解放初,一直是无锡的地标建筑。
南禅寺是无锡古运河边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寺,从前,每当夕日余晖映照于妙光塔上时,宝塔的倒影会在古运河中清晰可见,为此无锡还留有一个地名叫“塔影桥”。
现在的南禅寺,除了有古寺之外,更多的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特色小吃,所以南禅寺成为“吃货”光顾的场所,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整个南禅寺广场更是人头攒动。
清明桥、见证风雨运河四百年
在年的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古运河成功申遗,其中无锡古运河段的清名桥,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无锡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从南禅寺出来向南行走米,便能进入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整个街区分成三条街,分别为南长街、南下塘街和大窑路,而位于这三条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四百多年的石拱桥,那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清名桥。
以前,古运河上鲜有桥梁,两岸民众过河都是依靠摆渡船。明朝万历年间,无锡的两位富豪捐资兴建了清名桥。这是一座单孔的石拱桥,桥的东面有46级台级上桥,西面有43级台级下桥。古运河上来往的船只,则从桥洞下面穿梭而过。四百年来,石拱桥依然坚守于古运河上。
清名桥也是古运河历史的见证人,从它诞生之日起,无数的人从桥身上经过,无数的风雨吹过桥身,然而不变的依旧是古老的清名桥。无锡人有句话:没有看到清名桥,只能说明你没有看到古运河。因为无锡古运河最灿烂的一段风景,全部集中于清名桥运河段的两岸。
体验感受
这条无锡古运河的旅游线路,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用花一分钱,就能领略无锡古运河的风情,因为所有推荐的公园、景点都是免费开放的。并且整个线路既有玩的,又有吃的,既能欣赏古运河的风光,又能对古运河的人文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的线路是不是有点奢侈。
因为考虑到全程徒步,累计徒步的距离达到五公里之多,所以这次外出拍摄,我第一次没有带上单反相机,而是只带了一部一加OnePius5的手机来全程拍摄,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奢之旅。
之所以完全相信一加手机能拍出符合我需要的片子,基于三个原因。第一,一加的拍摄模式类似单反,点开手机拍摄键,里面有一项选择:专业模式。用这种模式拍摄,操作基本跟单反类似。比如可以用Raw格式存储照片,可以针对不同的光线进行手动调试各种拍摄参数。这里要说的是一加的Raw存储格式,单张的Raw达到31M,这是我用过的手机中格式最大的。所谓Raw,就是一种电子信息,它不是图片,而是把拍摄中手机镜头感光到的所有元素存储起来,以便后期在专业的修图软件中打开修改。一般情况下,Raw的格式越大,它收集的信息就越多,后期修片的余地也就越大。像专业相机5D3,单张的Raw才25M左右,已经不能跟一加相比了。
其二是一加手机的镜头,是广角加长焦的双镜头组合。通常手机的双镜头,一个是主拍,一个是补光用。或者一个负责彩色,一个负责黑白。而一加的双镜头分别为一个1万像素广角镜头,一个万像素的长焦镜头。这样的广角于长焦镜头组合,在拍摄中的便利性就是指那拍那,无论远近。尤其像我喜欢人文摄影的,许多街拍的照片,都需要用单反的长焦去捕捉,为的是不打扰被拍摄的对象,可以抓拍到人物最自然、最真诚的一面。以前不喜欢用手机拍摄人文,是因为每每拍摄时,要将手机贴近被拍摄的对象。现在用了一加,我可以轻松在手机屏幕上切换广角与长焦镜头,而且出门再也不用带几个镜头了。
第三是一加手机操控的便利性,它的所有参数,都设计成一个类似相机刻盘的半圆形图案,想要变换参数,只要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推动虚拟的半圆盘,参数立马设置完毕,像我经常要使用到的IS0指数、拍摄速度、白平衡、曝光补偿等,都能在虚拟圆盘上实现。另外广角镜头还支持电子防抖,这几乎是相机中的技术性能了,但一部手机就帮我解决了。像我喜欢视频拍摄的,一加手机除了常用的P拍摄外,还支持4K视频的拍摄,可以说它是一部拍摄利器。
游完古运河,下次我将带着一加手机去拍摄另一个项目。
作者简介:
陆建华
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师》杂志旅游地理栏目专栏作者、无锡市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新浪自媒体签约作者、年新浪旅游新晋十大红人,年克劳锐自媒体价值排行榜旅游领域第9名,年搜狐旅游最具影响力的作者,XINGMEDIA年度最佳自媒体人。
新浪微博名:
陆建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