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她们被看见
TUhjnbcbe - 2021/5/17 0:24:00
年以来,中国马拉松赛事高速增长,马拉松参赛规模也提高明显。年,马拉松参赛规模为万人次,年万人次,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总参赛规模为.5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2.22%。但是在各种数字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有一个数值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那就是男女比例。年男性跑者占比74.63%,女性跑者占比25.37%。或许这是因为男女本身就存在的力量上的强弱,又因为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特殊性,国内虽然人口众多,但在跑者群体里,男女比例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易居马拉松俱乐部正式签约运动员中,女运动员一共有8人,其中奥运队7人,精英队1人。她们拥有多重身份,来自天南地北,85后到99后,年龄最大33岁,最小21岁。她们之中,有人已为人母,有人仍然在高校求学;有人从业余跑者进阶到精英运动员;有人生娃复出后依旧打破世界纪录;有人称霸国内马拉松赛场,是当之无愧的国马一姐;有人是国际越野赛场上的绝对高手,强势登场马拉松赛道……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希望能够聊一聊“她们”。体育竞技是体能与技巧的比拼,而落在女性运动员身上,相比男运动员,则面临更多的困境。“如果遇到生理期,大课小课都得适应,万一比赛碰上生理期,也要照常比。”俱乐部成员李美珍所反应的问题,也是所有女运动员面临的境地。女性的生理期因人的体质差异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人会身体轻微不适,有人严重时会晕过去,生理期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所有女性在这段日子里都会深受困扰,但不同的是,女运动员并不会因此而耽搁训练或者放弃比赛,因为不能影响训练的周期和规律性。除此之外,对于女性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的最大影响便是生育。生育几乎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结束,身体的在怀胎十月和遭受分娩的压力苦痛之后,体能大幅降低,几乎很难再重回竞技巅峰状态,同时,当一个女人成为了母亲,还要要面临教育孩子的重任以及外界的不理解。年里约奥运会后,已经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和世锦赛、奥运会冠*等众多荣誉光环下的刘虹退役,三年后在32岁高龄以及不被看好的声音中选择复出,在艰苦的体能恢复和高原训练之后,复出第一年便打破了女子世界5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成为该项目女子“破4”第一人;紧接着又在多哈世锦赛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冠*。在努力平衡了家庭与赛场的同时,刘虹认为性别在体育竞技方面反而凸显了平等,“体育比赛会本身就是按照性别区分项目,我的对手是来自全世界的女性运动员,并不会产生什么冲突。”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牛丽华不觉得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困难,她反而认为,在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耐力运动中,女性运动员更有优势,“女性汗腺分布比男性更加均匀,这在散热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女性能更好的控制出汗量,更小的脱水危险性。”在俱乐部成员看来,或许女性在身体上确实处于劣势,但是回归竞技体育本身,女运动员也是运动员,对于她们而言,职业生涯所面临挑战和困难,都来源于自身,而无关性别。刘虹始终认为,运动员的所面临的挑战和工作是一样的,“我们想要取得一点点进步,不只要在体力上坚持投入,还需要在方法和技术细节上不断创新提高,这件事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有什么差异。”牛丽华的职业生涯中,曾经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在求学阶段如何兼顾学业和训练。为了准备文化课考试,她无法跟队,只能独自留在北京边学习边在教练的远程监督下完成一个人的训练,“一开始非常不适应,想着后面还有比赛还是坚持下来了。”那些孤*奋斗的日子,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张新艳对伤病已经习以为常,“出现伤病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正确态度面对,然后积极接受治疗。”轻描淡写,似乎像是在叙述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她的运动生涯曾不止一次地跌入谷底。李芷萱对于职业遭遇的一切不顺带着些戏谑的态度,“职业生涯没啥难的”,不过转而她又似乎很“认真”地思考,“女运动员是不是找男朋友更难?”对于何引丽来说,贫血和伤病是运动员最害怕的问题,“瓶颈期”则是最大的挑战,“无论怎么努力训练,比赛总是不理想。”32岁的老将何引丽在十几年的运动生涯中,积极调整自己,在马拉松赛场上依旧保持着满满活力。李美珍从专项米转到定向越野,再到专项米和米、马拉松,过程曲折,“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很值得。”当回过头去看,她们走过的每一步、受过的伤,都是彩虹绽放前的风雨,唯有坚定地迈步,才能达成心中所愿,站在顶尖的舞台上。然而在体育运动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还来自于整体大环境的不平等,任何一个竞技项目中,比起男性,女运动员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们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