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遗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几年来,扬州各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大运河第一城
牵头申遗,扬州挺身而出
时间回到十年前,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时首次透露,中国大运河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扬州与北京通州区首次提出大运河联合申遗构想,取得17座运河沿线城市的共识。
历史上,大运河在扬州最早开凿,扬州又处于中国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运河第一城”。“大运河申遗,扬州理应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牵头工作。事实上,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是中国运河城市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集体梦想,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扬州文化学者顾风说。
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扬州揭牌,在首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十年磨砺一剑成
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市在大运河申遗准备方面有‘两个第一’,对申遗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扬州是全国第一家出台地方立法对大运河进行保护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大运河监测预警中心的城市。”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副局长姜师立时任大运河申遗办副主任,他介绍,早在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大运河申遗之前,扬州就已经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
年3月,扬州市代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发出倡议,共同制定、签署、遵守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通过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对社会、城市的贡献将持续,今人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并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顾风说,申遗成功不是句号,要把大运河作为全人类的遗产加以保护。
上升为国家战略
擦亮大运河文化带名片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在全国2个直辖市、6个省的25个地级市,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千米)、相关遗产点58处。扬州市有6段河道、10处历史遗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大运河沿线31个遗产区中遗产点数量最多、河道遗产长度最长。
扬州市作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联盟牵头城市,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扬州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对扬州城市的发展未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同的部门都应承担起责任,围绕总体目标,从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建设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让古老运河焕发出蓬勃生机。”顾风表示。
通讯员陈永华侍琴记者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