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西宁市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全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西宁市全面健身实施计划(-年)》《关于做好全市体育工作推进健康西宁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体育工作三年提升计划,做“实”体育设施建设,做“好”全民健身事业,做“亮”品牌赛事活动,做“强”竞技体育项目,做“大”体育产业主体,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群众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健康西宁建设,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献礼。
特色亮点
助推西宁市体育事业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体育工作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幸福西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把体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实施体育工作“四纳入”,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体育主管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抓项目促发展,抓培训强服务,抓品牌显特色,推进健康西宁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建设,为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大西宁”做出体育贡献、提供健康保障。
亮点一:
城乡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西宁市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民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体育场馆等为健身中心带,辐射带动三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一是在城区建成了处健身路径(站点),配备各类健身器材1万余件,实现了全市个社区、个行政村健身器材%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超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要求;建成了首条全民健身“绿道”余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1.68㎡。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东川工业园区乐家湾广场、城东区港欧东方花苑广场、西门口中心篮球广场等多个设计风格新颖、功能侧重各异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示范点,极大提升和改善了市民群众的健身条件,初步实现了把“健身点”搬到家门口的愿景,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全市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39个综合性体育场馆中,西宁市体育场馆、青海体育中心、大通县体育场等场馆已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全年接待健身群众余万人次。三是利用已开放的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及民营的体育设施,构筑完善的健身平台,有效解决了群众“去哪里健身”的问题。
亮点二: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西宁市注重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体育社团组织数量快速增长,网络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展。目前,全市共有体育活动站点个;体育社团组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占城区人口的3‰,其总量与人口占比均居全省各地之首,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每千人至少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目标,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在全省首创了国民体质监测体育与健康部门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建成了1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并常年开展免费测试活动,为群众健身开具科学的“运动处方”,今年监测人数达到了余人次,推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和健身技能培训,指导群众科学健身。通过有效指导群众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升西宁市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亮点三:
品牌赛事引领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通过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打造品牌赛事。一是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每年组织开展西宁地区元旦环城赛、业余足球篮球联赛、羽毛球赛、徒步节、冰雪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均在余项次,吸引了社会各界60余万人次参与,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一县区一品牌”体育健身项目,如城西区“昆仑英雄”搏击赛、大通鹞子沟冰雪运动等,使健身成为西宁市民群众逐步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二是大型赛事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中国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大区赛(西宁站)、高原风筝挑战赛、西北少儿轮滑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国家级赛事落地西宁,既检验了西宁市举办全国高规格、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又推动了“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凸显青海高原特色和民俗风情,彰显古城西宁所呈现出的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绿色底线”,不断提升幸福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亮点四:
勇创佳绩彰显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通过组队参加全省全国性高规格、高水平专业比赛,有效锻炼西宁市青少年运动员队伍,提升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彰显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统筹推进,为宣传高原古城幸福西宁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西宁市在训女子田径运动员谭金莲获得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米、1米两项冠军,打破了女子米青海省纪录,并以最小年龄代表国家田径队出战雅加达第十八届亚运会;还获得全国(U20)青年田径锦标赛米障碍赛银牌、贵德清清黄河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二是西宁市运动员杨成祥获得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暨“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男子组半程马拉松国际第四名、国内第一名的好成绩。三是西宁市培养输送的射击名将纪晓晶夺得了第十八届亚运会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金牌,成为近年来西宁市竞技体育的最好成绩。四是西宁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马玉贵获得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暨多哈世锦赛马拉松选拔赛女子组第1名,为青海省赢得代表中国参加今年多哈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一个宝贵席位,此项世锦赛全国仅有6人获得项目参赛资格。五是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上,西宁市各参赛项目成绩均居全省各地之首,共获得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枚,还圆满完成了省运会的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三个大项比赛的承办任务,并获得省运会“优秀赛区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六是西宁市组队参加的全国二青会跆拳道、田径、摔跤等项目预选赛,已有多个项目和选手进入了决赛。
亮点五:
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逐步发展
西宁市深入贯彻国务院、青海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逐步发展。加快北川湿地公园、大通鹞子沟康乐休闲旅游产业园、湟源自行车训练基地等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西宁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西宁体育场馆为平台,通过举办高原风筝赛、徒步节、冰雪运动等大型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助力全季全域旅游,带动体育用品、旅游、交通、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体育产业逐步成为西宁市经济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业态。目前,全市从事体育产业的商家、个体工商户有家,从事体育产业人员超过万人,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00多个,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了8亿多元。
亮点六:
媒体宣传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发展
强化宣传引导,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通过央视、省市电视台、各大门户网站、网络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