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两连败的结果,国足离开了多哈,前往迪拜准备下一场与越南队的对决。
12强赛接连不敌澳大利亚和日本,令国足的将士们情绪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想想出征之前,足协豪言壮志的践行会,一系列的鼓励言语至今犹在耳边。人员的构成上,李铁征召了迄今为止号称“最强的阵容”,而足协为了将额外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包机出行外加豪华酒店,额外附带强大的后勤团队,一系列的支出,媒体预估前后的花费在万左右。
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国足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两连败,球迷对战术产生质疑。
不过,两连败的结局却给了大家当头一棒。有人说这样的成绩很正常,也有人说很失望。正常的是对手的确很强,失望的是我们连过程都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从球员的个人能力到战术的制定,几乎都很难占到任何的优势。
个人能力是硬伤,短时间内很难赶上。但战术制定是否恰当,是有可能对比赛产生一些变数的。也正是由于这个想法,不少的球迷质疑李铁的执教能力,认为两场比赛的节奏,如果换一下,也许就不一样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对阵澳大利亚,我们开局采取了激进的战术策略:高压逼抢,争取一个好的开局;对阵日本队,国足采取了龟缩防守,保证不丢球,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想法。
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点:战术可以讨论,但是没如果,根据对手的不同,在选择战术时还要综合考虑场外、心理、临场变化等等太多的因素,并不单纯的是实力的原因。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第二场对阵日本队,我们采取对阵澳大利亚的那种激进的模式,你能想象最终的结果吗?龟缩防守,还被对手打进了一个球,外加两个立柱。如果拉开架势去对攻,以日本队这种地面渗透能力超强的球队,我们的后防线将会被打成筛子。
二、沉稳的李铁,罕见地失控了。
“国足只能由我们中国人去执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李铁的这一番言论,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部分媒体说“这是对自己盲目的自信”、“足协给了长约,这是膨胀了”、“间接打脸里皮”……
首先,在这里笔者要奉劝大家一句话:不要盲目的去批评和跟风,舆论的压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其次,一定要弄清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沉稳的李铁,罕见地说出了这样有失分寸的言语。
情节是这样的:
不敌日本队后,赛后的媒体发布会,有记者问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输给了日本,对方从主教练到球员都是日本人,没有所谓的归化,而面对突飞猛进的越南队,又是我们下一场的对手,他们的主教练是韩国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这个问题明显就带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本土教练的执教水平有待商榷,不如日韩这些国外的执教水平。
再加上国足刚刚失利,以及前面几名记者的各种追问等等,李铁的心理压力彻底破防,说出了这样颇具争议的言论。
昨天,根据前方确切的消息称:李铁指导已经得到足协的约谈。具体的内容并没有透露,可以预见的是无非就两件事,第一要注意言论,第二两场比赛的总结以及未来的计划。
说实话,笔者并不想为李铁和国足去辩解什么,只是想说明对待这件事,要多方位去思考,不要一味地去吃瓜,跟风点火,让我们前方的将士更加心寒。
多说一句:如果李铁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而不得已离任,你认为还有谁愿意去接任呢?
三、球迷质疑国内球员的态度,不如归化球员。
下半场第60分钟,洛国富、阿兰正式登场,显示了李铁势要改变格局的决心。
上场之后的洛国富和阿兰,拼命的奔跑和拼抢,哪怕是看似希望不大的机会。洛国富更是展现出了令人感动的态度,虽然自己技术不足,但是他肯用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再加上之前艾克森不停地奔跑游走,以及蒋光太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后防线的危机。
最终大家再去考量我们其他的球员,总感觉不如这几名归化球员更敬业、更有责任心。这样的赛后言论,显然是李铁没有想到的。
事实是这样吗?
首先,大家不要质疑任何一名球员为国效力的决心,他们穿上国家队的队服,明白自己心中的那份责任。没有发挥好,是自己技不如人,并不是责任心有问题。
然后,为什么几名归化球员的拼劲显得更加明显,原因也不难理解。他们非常的想证明自己入籍之后,肯定不会让这个国家的球迷失望,穿上国足的球衣,就不再是某一个俱乐部的球员了,为他们呐喊助威的是整个国家的球迷。也就是说,他们的压力会更大。
此外,洛国富、阿兰看上去更积极,还有另外的原因,当时比分已经落后了,留给国足的时间只剩下了半个小时,而李铁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上场之后,利用最后的三十分钟,全力冲刺改变比赛的节奏。所以,他们上场之后,这一系列的行为,也只是认真的去贯彻主教练的意图。
我们再去说一个细节:洛国富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的犯规,还吃到了黄牌。用态度积极并不能完全地解释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技术上的欠缺!很多的犯规都是比较粗暴,既然自己的技术已经下滑,为了弥补不足之处,体能就是最好的筹码。
因此综合上述缘由,场面上的积极,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中日之争,我们的水平究竟是什么位置?
0:1败北!
看结果,肯定是可以接受的。日本队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也进入了前三十。而国足则是亚洲第九,世界排名常年在七十名以后。论球员的个人能力,日本队是“全欧班”,而国足只有一个武磊。论技战术涵养,日本队的整体攻防思路,已经在世界杯上得到验证,赢得了很多强队的认可,这一点也是国足无可比拟的。
而这场正面交锋,在如此大的差距下,我们只输了1个球,还不能接受吗?
这个不是重点,我们说的是过程。
上半场,是一场实打实的攻防演练,或者说就像是一场训练赛。11个人防守,11个人进攻。
国足的三条线站位,非常紧凑。两个前锋武磊和艾克森已经到了后腰的位置,中间的金敬道、吴曦、尹鸿博快到了大禁区线上,而五名后卫已经彻底退到了禁区里面。
这场比赛,笔者看完之后,忽然想到了之前的一场对决:40强赛小组赛,国足vs菲律宾。国足就像现在的日本队,而菲律宾就像本场比赛的国足。当时菲律宾被我们强攻,压制得有多惨,这场比赛我们的国足就有多惨。虽然我们在对阵菲律宾时进攻猛烈,但也只是小胜,和这场对决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再上升一个高度,这就相当于亚洲球队vs欧洲球队,实力自然是一目了然。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亚洲的强队和欧洲对比,究竟有多大。现在大家心里应该明白了,日本队的所有球员,都在欧洲效力,他们的水平和技战术意识,也都是欧化的。除了身体素质,相当于一支成熟的欧洲球队。而我们的国足就是亚洲球队,这个差距不仅仅是比分,过程同样令人扎心。
所以,无论你想了解国足在亚洲的位置,还是亚洲足球和欧洲的水平差距,这场比赛都能给你详细的演绎了出来。
五、归化了那么多的球员,怎么进不了世界杯?
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大家,相信很多足协人士也有这样的误区。
首先,没有规定和先例,就能证明,有了归化球员,就一定能进世界杯,这只不过是一种概率的问题。
其次,真正归化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双向的,也就是足协的标准和球员个人的标准。
在这里解释一下,由于中国足球的落后,足协为了重塑昔日的辉煌,不得已使用了归化的办法。毕竟我们的底子薄,思路也不清晰,想要见到效果,还不一定何年何月。而归化无疑是一条捷径、特效药。但是怎么去归化,归化哪些人,是不是技战术需要的,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只有“真正”专业的足球人员才会思考。
而根据当下足协的归化人员,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标准,那就是联赛中表现不错的、有意向的,都可以考虑。适不适合?先归化了再说(至于当年广州恒大的因素,我们暂且不提)。
而被归化的球员,他们自己心中也有一个标准:待遇和国家队的实力。
待遇自然不用多说,相信大家在前些时间媒体的报道都已经看到,归化一名球员的成本究竟有多高。而不是说给了足够好的待遇,外籍球员就愿意入籍,他们还要考虑你有没有能力去打进世界杯,或者说印象分有多高。
单纯的靠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一个国家队实力很强,给外籍球员的印象非常好,那么就很有可能不需要太高的物质激励。
有了上面的双向标准,相信大家自己心里也有了一个标准。
这些能够上场的归化球员,都在我们的联赛效力了五年以上,他们之前超强的个人能力,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再加上年龄的增长,水平已经不复当年。如果说当年他们刚刚来到我们的联赛,那么个人的实力自然有世界杯的水准,毕竟我们俱乐部引援,他是不是国家队成员,也算一个考核标准。
但是我们平心而论,现在的这些归化球员,有谁还能达到世界杯的水准呢?
因此,我们只能说,他们加盟国足,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队的水平。但是竞争力够不够,还是需要我们球员自己努力才能决定呢。
六、理性分析,国足12强赛的前景
开局两连败,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在国足的战术策略中,虽然难度很大,但是至少要拿到一分。
很可惜,最终一分未得、一球未进,为晋级世界杯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是,我们沉下心来想想,我们凭什么要去拿一分呢?对手发挥失常,国足超水平发挥?这个概率没人敢保证。再加上李铁虽然上任国足主帅的时间不短了,但是真正的硬碰硬较量几乎没有,一直都是在不停的集训,没有国际级别的高质量热身赛。之前的东亚杯,是用的二队去热身,而40强赛上又是一系列的弱旅,因此对于主教练和球员们,只能是积攒信心,但是对高强度的实战对抗,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澳大利亚和日本队,是历届世界杯上的常客。也是本次出线的热门球队,而国足作为亚洲三流、本组的弱旅,有什么资本去叫板呢?难道看到了阿曼击败日本,还是越南也能在沙特身上进球?那都是别人家的事,和我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无论是输给澳大利亚还是不敌日本,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竞争对手是沙特、阿曼和越南,如果国足在这几个对手身上,依然不能发挥出该有的实力,那么只能提前备战下一届了。
根据之前的经验,想要出线或者进入附加赛,那么小组赛至少要积15分。由于两战积0分,接下来的任务会更加的艰巨。理想的情况下,对阵阿曼和越南,这四场比赛,我们要拿到10分,对阵沙特至少赢下一场,最后再次面对澳大利亚和日本时,也要拼下两分。
这些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首先我们的阵容,在对阵越南时是有很大优势的。几名归化球员的能力,可以碾压对手,再加上高空优势始终是东南亚球队的心病,以及参加12强赛的经验,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越南队身上丢分。
而对阵沙特,这支西亚劲旅也是国足的苦主,但是并非没有任何的机会。年亚洲杯,国足同样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绝杀沙特!并且在场面上不落下风,提出了久违的攻势足球。在现在的国足阵容中,像蒿俊闵、吴曦、武磊、张琳芃都是当年绝杀的见证者,而王大雷更是扑出了对方的点球。
因此对于沙特阿拉伯,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只是对于国足和李铁来说,如何去面对、怎么去定位以及摆出什么样的心态。更何况国足想要争取一个晋级的名额,或者附加赛的机会,那么沙特将会是最主要的劲敌之一。因此在两场对决之中,必须要拼下一场,不仅仅是积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最后,比较相互之间的胜负关系时,国足不能落下风。
最后面对日本和澳大利亚,对手的实力固然是很强。但是有了交手经验,在阵容的设置和心态的问题上,将会有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位。能够在这两支强队身上拿分,那么对于国足的心态和出线形势,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整个教练组心里,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写在最后
即便是你有再多的不甘,国足的前两场比赛已经输了,已经成为了过去的事情。留给我们球迷的是一声叹息,而摆在国足和足协面前是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比赛。
想想过去的两三年,中国足球从上到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精力去搞归化,其目的就是想在大赛的成绩上,有所突破。如今来到直通世界杯的最后一道坎,也该让大家看到结果了。我们不想听到“我们尽力了”这样的话,因为这就是借口,大家要的是结果,唯有结果才是对你之前付出,最大的安慰。没有结果,就几乎否定了自己之前一切的努力。
往前的路很困难,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压力再大,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想,就没有办不到的!这两句话是企业里面经常说的,也是生存的法则。没有理由,有的只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味地逃避或者找不到前进的方向,那么何谈进步呢?
前天,武磊准备飞回俱乐部参加联赛,在机场拍摄了一组日本球员同样回俱乐部的照片。我们中国队只有武磊一个人,而日本队几乎都一套主力阵容。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叹:我们的差距真的很大。
我们要明白,日本足球曾经也经历了各种低谷和迷茫期,但是后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办法,并且坚持了下来。如今旅欧球员遍地开花,就是人家政策的最好见证。试问我们的足协,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最近几天,日本足协又宣布了一项决定:在德国建立足球文化基地,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国家队的欧洲拉练,以及欧洲的日本球员在异国他乡也有一个归宿。这一措施,得到了日本国内的大力支持,并且大部分的旅欧球员也是献计献策,而德国足协同样全力支持。
再对比我们的足协,面对着人家的高速发展,而我们却还在原地彷徨和迷茫。多少年来,我们学习巴西足球,也学习欧洲足球,聘请世界大牌教练,最终却成效甚微。时间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可是看着着别人在进步,你不感觉我们的努力很苍白吗?
最后,希望国足能在余下的12强赛中,找到问题并且解决不足,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