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第31届人民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揭晓,多名新华社记者获得殊荣。“我在现场”栏目带您结识多名获奖者,聆听获奖照片背后的故事。
日常生活和新闻人物类单幅银奖
《“战神”苏炳添》
新华社王丽莉
音频
3:35
未知音频03:36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回到年8月1日晚19点35分的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中国选手苏炳添即将参加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第三组的角逐。我在百米赛道内场的侧边等待着用相机和镜头记录下这一时刻。
田径项目的摄影报道是“团战”,每一个点位必须拍到这个位置必出的照片。我在新华社东京奥运会田径报道小组中承担内场拍摄任务。在内场,我要提前依据赛程进度进行项目、轮次、具体游动的拍摄位置和镜头等的选择,要协调好提前安装在内场不同位置的遥控相机和手持相机的使用时机,有意识去拍摄,专注中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兼顾赛场突发事件并随机应变。我在男子百米项目三枪的拍摄里,预赛侧重起跑与途中,半决赛侧重途中,决赛侧重终点。
↑年7月31日,苏炳添在男子米预赛中。
苏炳添所在的男子百米半决赛第三组是三组中最有看点的——八位选手中有四位的赛季最佳成绩都在10秒内。苏炳添作为其中之一站在了这个小组的第四道次,其余三位在五六七道次。获得小组前两名就能站上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决赛的起跑线上。比赛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年8月1日,苏炳添在男子米半决赛中。
最终,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一,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
拍完途中跑后,我在赛道侧边开始向终点区域快速移动,然后在男子跳高比赛区域和计时牌之间的一个位置停下,用mm镜头跟踪苏炳添的身影。跑过终点后,苏炳添始终看着不断更新着成绩的大屏幕,时不时挥拳庆祝,可惜在我的镜头中是他的背影或是侧影。从过往的经验判断,运动员跑出如此好的成绩是会持续兴奋的,我判断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情绪宣泄。我当时所处的拍摄位置,前方没有遮挡,取景框内有东京奥运会的标识,于是我决定不继续向前贴近,继续用长焦拍摄。果然,当确认他刷新亚洲纪录后,苏炳添倒地翻身,兴奋地捶地,跪地呐喊,这几秒内的一系列动作和情绪都被我用相机记录下来。
↑年8月1日,苏炳添在男子米半决赛后庆祝。
因为疫情和伤病等原因,备战奥运对于即将年满32岁的苏炳添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当晚,“战神”苏炳添做到了。努力与自律是不会说谎的,坚持终将获得回报。
从北京、伦敦、里约、东京的奥运会,到莫斯科、北京、伦敦、多哈的世锦赛,洲际赛事、钻石联赛、国内大大小小的比赛,黄寺的室内场、体育馆路的总局训练馆和北体大的训练场里,我是运动员们眼中那个在内场拍摄的小姐姐。东京奥运会,选手们的爆发让世人看到中国田径的能量,我十分有幸能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坚持的岁月、燃情的瞬间与动人的时刻,能与中国田径共同成长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决赛中夺得冠军。这是巩立姣在最后一次试投后庆祝。
↑年8月6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标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刘诗颖夺得冠军。这是刘诗颖在夺冠后庆祝。
↑年7月31日,参加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4X米混合接力赛决赛的选手们在交接棒。
↑年8月2日,肯尼亚选手本杰明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米障碍赛决赛中。
↑年8月2日,斯洛伐克选手马塞尔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链球资格赛中。
↑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决赛结束后,获得冠军的意大利选手雅各布斯(左)激动地与在几分钟前刚刚获得男子跳高冠军的同胞坦贝利拥抱庆祝。
作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时代人物是责无旁贷的使命,能为新华社的视觉数据资源添砖加瓦倍感荣幸。
监制: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王丽莉
编辑:章磊、王南、尹栋逊、张铖